top of page

北京上合峰会:多边主义的压力测试

已更新:9月3日

北京的灯光标识映照着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彰显中国在全球格局变化之际迎接各国领导人的筹备。
天津的灯光标识映射出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展现了中。.
艾哈迈德·法西(Ahmed Fathi)

作者:艾哈迈德·法西(Ahmed Fathi)


纽约讯 —— 上海合作组织(SCO)很少登上西方媒体的头版,但或许应该如此。该组织成立于2001年,最初只是一个旨在缓解边境紧张局势、增进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互信的论坛。


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区域组织。其成员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对话伙伴范围则从埃及延伸至波斯湾。这个最初的区域安全俱乐部,如今已成为一个试图塑造全球贸易、能源,甚至数字治理规则的平台。


本周,中国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年度峰会——而出席名单足以说明一切。共有二十位国家元首出席,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伊朗总统 马苏德·佩泽希基安 以及印度总理 纳伦德拉·莫迪。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联合国秘书长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的参与。他的到来使会议超越了区域政治,将上合峰会提升为一个全球舞台——一次检验多边主义在分裂世界中是否依然重要的考验。


为什么上合组织在当下重要

多年来,西方分析人士常常将上合组织视为“空谈俱乐部”——言多行少。但这种看法如今越来越过时。上合组织代表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其中包括一些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更重要的是,它为非西方大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它们能够协调战略、发挥影响,而无需美国参与其中。


其议程早已远远超越了反恐。如今,上合组织讨论粮食安全、能源通道、数字主权,以及可能重绘欧亚大陆贸易格局的基础设施走廊。当代表如此庞大人口与资源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时,这不仅仅是象征性的,而是试图设计一种替代性的世界秩序愿景。


美国在场外

一如既往,缺席的是美国。华盛顿从未加入上合组织,并且长期以来对其抱有怀疑。在总统 Donald Trump 唐纳德·特朗普 执政时期,这种怀疑更是演变为公开对抗。对于美国战略界而言,上合组织更像是北约的对立面——一个美国对手们能够自由协调的场所。


正如我在著作 《America First, The World Divided: Trump 2.0 Influence》 中所写:“Trump 并不寻求重塑多边机制——他试图将其边缘化,并用交易式协议来满足美国的即时利益。” 这种理念几乎不给美国与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在内的集团合作留下空间。


相反,华盛顿的策略是施压: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对俄罗斯和伊朗实施制裁,并重新对朝鲜采取强硬立场。但这也带来了后果。正如我在书中所警告的:“当美国退出多边平台时,就会留下真空,而其他力量将填补,并在没有华盛顿同意的情况下改写规则。” 这个真空正在被北京、莫斯科和新德里填补


包括普京、莫迪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的欧亚领导人齐聚北京出席上合峰会——这是对多边主义的一次重要考验。
包括普京、莫迪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的欧亚领导人齐聚天津,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这是对多边主义的一次关键考验。

联合国的微妙平衡

这就是为什么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出席天津峰会如此重要。他的到来并非例行公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安理会因否决权和对立而陷入瘫痪的当下,Guterres 发出了一个信号:联合国不能忽视正在崛起的权力中心。


通过现身,他提醒世界联合国应当是普遍性的,而不仅仅是西方的。但这一举动并非没有风险。有人可能认为,他的出席等同于承认一种会削弱联合国地位的替代秩序。问题在于,Guterres 是否能够利用上合平台将区域性组织与联合国拉近,还是会沦为他人舞台上的“旁观者”。


全球合作的疲态

事实上,多边主义并未消亡,但已经显得疲惫。它被否决、承诺落空以及缺乏信任所拖累。各国领导人正在寻找新的对话与合作场所,即便这些场所并不完美。这正是上合组织逐渐受到重视的原因。

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辩论往往像陷入时间停滞般不断重复。而在天津,本周的峰会正在书写一个新的剧本——一个美国不再是默认中心的剧本,一个由非西方声音重新定义“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剧本。对全球一半人口而言,这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早已刻不容缓。

未来的考验


上合峰会不仅仅是一场聚会;它是一场压力测试:多边主义能否适应权力东移、美国不再居中的世界。如果联合国能够介入这些新兴空间,它或许还能继续充当桥梁的角色。如果不能,将来人们或许会把这样的会议视为全球秩序开始决定性地偏离纽约的转折点。


当中国为20位世界领导人铺开红地毯时,上合组织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多边主义的未来,不会仅由某一个首都来书写。

bottom of page